

华南理工大学 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6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其中,工程学、化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材料科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6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3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9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于2001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目前拥有会员单位700余家,专业协会52个,基本覆盖了石油化工行业的各个领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具有服务和一定管理职能的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会行业组织。联合会将依据章程独立开展活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充分尊重会员意志,积极为企业服务,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协调好各专业协会、学会及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凝聚行业整体力量。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反映企业的呼声,维护企业的权益,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业管理新机制;协助政府推进行业工作,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水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作为社团组织,对内联合行业力量,对外代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强与国外和境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简称“榕江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揭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于2020年7月10日完成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设立登记。
榕江实验室按照“战略急需、国内一流、交叉融合、特色鲜明、支撑产业”的建设总体要求,围绕“绿色化工”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全力打造学科特色突出、应用导向鲜明、转化成果丰硕的高水平实验室。依托广东工业大学高校资源和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的叠加优势,榕江实验室落实高水平建设1个研发平台、1个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分析测试平台、产品检测与服务平台),建设1个新材料加工应用中试基地,落实“人才引进、技术服务、招商引资”3大平台作用的建设工作思路,有效补足揭阳产业科技基础薄弱、高端创新平台支撑不足的问题,为揭阳绿色石化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平台支撑。
